第十七章:一纸调令任命北疆大将军(第8/11 页)
解决,但他明白,战争的y霾依然笼罩在大宋的头顶,前方的战斗还远未结束。接下来,他将与岳飞、韩世忠等将领一起,继续带领大宋的军队,踏上光覆河山的漫长征途。
「这只是开始,真正的决战,还在前方。」李易暗自思忖,眼中燃起了更为坚定的信念。他知道,不论多少风雨,他都不会退缩,直到大宋的江山重归於好。
开封城内的局势逐渐平稳,李易的果断行动让散布谣言的势力受到打击,朝中支持北伐的声音也越来越强。朝廷上下终於在北伐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:继续推进战事,确保金国再无反扑的可能。宋高宗对李易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,特地下旨封他为“定国侯”,以表彰他在安抚民心、稳固朝局中的卓越贡献。
然而,表面的平静背後,李易心中依然感到不安。尽管成功化解了内忧,但他深知,北伐的胜利并不是仅靠战场上的胜利就能实现的。随着战争持续,朝中权臣、世家大族的利益越来越受到触动,若不进一步稳固朝中力量,这场战争将会被各种政治博弈所左右。
这时,来自前线的急报再次让局势变得覆杂。岳飞在前线发回消息,金国的援军已经再次集结完毕,完颜亮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反攻。虽然岳飞已做好防守准备,但对方的人数和兵力配置远超预期,这无疑让局势再度紧张起来。
李易立刻意识到,必须尽快将这一消息传达给朝廷,促使宋高宗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来应对敌军的反扑。此时的李易不仅要处理开封城内的纷争,还要协调朝廷对前线的支援,压力巨大。
他连夜赶往皇g0ng,面见宋高宗。御书房内,宋高宗神se凝重,显然他已经从其他渠道得知了前线的危急情况。
「张易,岳飞的急报朕已知晓,金国来势汹汹,若不能尽快稳住战局,我们恐怕将面临更大的危机。」宋高宗低声说道,眼神中透出几分疲惫和焦虑。
李易拱手说道:「陛下,此时前线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,金军的反攻规模远超预期,岳将军已经尽全力抵挡,但若没有朝廷的全力支援,恐怕难以维持长久。」
宋高宗眉头紧锁,沈思片刻说道:「张易,你有何对策?朕听说,朝中有几位大臣建议暂时撤回一部分前线兵力,以便休整,你怎麽看?」
李易神情一凛,果断说道:「陛下,撤军绝非良策!金军的攻势正猛,此时若撤兵,等同於拱手将已经得来的胜利拱手让出。北伐大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,若在此时动摇,前线的士气将彻底崩溃,而金军则会乘势而上。」
宋高宗叹了一口气:「朕也明白这一点,但朝中的压力越来越大,有些老臣坚持认为若继续消耗,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。百姓疲惫,财力也捉襟见肘,朕确实感到为难。」
李易知道宋高宗的处境,但他决心不会退缩。他坚定地说:「陛下,虽然战争的确带来了巨大的消耗,但若不彻底击败金军,百姓的困苦将永无止境。唯有一鼓作气,彻底击溃敌人,才能为大宋带来真正的和平。」
宋高宗默默点头,虽然内心依然忧虑,但他深知李易所言非虚。片刻後,宋高宗终於做出了决定:「好!朕信你。张易,你回去整顿前线,朕会全力支持你和岳飞的战事,朝中的事情,朕来处理。」
李易拱手行礼,心中稍感宽慰,但他知道,这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。他随即开始着手准备向前线调动更多的兵力和资源。同时,他也意识到,若不能迅速稳定开封的局势,朝中的压力会越来越大,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。
为了确保前线的稳定,李易决定主动出击,解决潜在的内乱威胁。他展开了一系列行动,密切监视朝中那些反对北伐的势力,同时与支持北伐的大臣们加强合作,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取得足够的支持。朝廷的风向在李易的努力下逐渐偏向了支持北伐的方向,反对声音被削弱。
与此同时,李易也开始积极地与民间士绅g0u通,向他们阐述北伐的必要x,赢得更多人的支持。他亲自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宣讲活动,向百姓展示前线胜利的成果,并讲述前线将士们的英勇事迹。百姓们渐渐明白了北伐的重要x,民间对战争的支持也在逐步恢覆。
「大将军,听闻您刚从前线回来,真是我们大宋的英雄啊!」一名老百姓激动地对李易说道,「我们虽然生活艰苦,但只要能打败金军,守住我们的家园,再苦也愿意!」
李易微笑着回答:「是的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。前线的将士们为你们拼命战斗,大家的支持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。」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开封城内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。李易成功安抚了民心,化解了朝中的纷争。此时,宋高宗也下旨调派更多的资源和兵力支援前线,确保前线战事顺利推进。
不过,李易心中明白,尽管当前的内忧得到了化解,但金军的威胁依然迫在眉睫。若要彻底结束这场战争,必须在战场上打出决定x的一战。
数日後,李易整顿完毕,重新带领增援部队赶回前线。他与岳飞汇合後,立即召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