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节(第1/3 页)
娘家侄子刚刚中举,是乡试解元,所有老师都对他的才学赞不绝口,娘家嫂子打算等一年后儿子会试考中进士,再给他谈一门有助力的好亲事。
娘家侄子的仕途早就规划好了,整个家族都期盼着这个孩子未来像曾祖父一样,做到文臣巅峰,压根就不乐意与勋贵人家结亲,别说侯府养女了,就算是侯府嫡长女,他们都不乐意。
哪怕原身娘家强烈反对,养女最终还是嫁了进去。
在侯府的赏花宴上,一场突如其来的算计,侄子被人以原身的名义叫到后宅,在一众贵夫人的注视下,养女故意设计跌入他的怀中。
娘家嫂子以为这是原身的算计,简直气疯了,事后就与原身断绝往来,就连娘家哥哥也指责原身手段卑劣。
原身本想辩解,但养女哭诉,丈夫和婆母又强压着,逼着原身在娘家认下这件事,目的仅仅是不希望养女背上一个“心机深沉”的名声嫁入楚家,以致夫妻失和。
养女的运气比原身不知好了多少,这桩明明白白算计来的婚事,她成婚之后,只是被丈夫冷落一段时间,她就靠着水磨功夫,成功走入丈夫的心里。
等到日后儿女双全时,谦谦君子的丈夫依旧为了当初的冷落内疚不已,养女也利用这点愧疚之心,舒舒服服地过了一辈子。
但原身的凄惨还远不止来自养女的背刺。
历史就像轮回,被精心培养长大、被全家人都寄予厚望的继承人,看上了一位采药少女,只是接触几次便到了非卿不娶的地步。
这桩婚事遭到侯府所有人的一致反对。
婆母直接施压,让原身解决这件事。
其实婆母也是从大风大浪里走出来的,她并非没有解决这事的能力,只是经历过儿子当年的闹剧之后,她不愿意当这个恶人,影响祖孙感情。
“母子之间没有隔夜仇。”婆母是这么劝原身的。
原身一直以来都很感激婆母,毕竟她一个没有丈夫尊重的女人,若不是有婆母的支持,她压根就没办法在侯府立足,所以她很少拒绝婆母的要求。
原身苦口婆心地和儿子谈了许久,但依旧无法打消儿子的念头,别说分隔开两人,就算同意那女子进门做妾,儿子都不愿意。
儿子似是打定主意要效仿多年前的父亲,执意要娶一个平民女子为妻,美约其名为要给心上人最好的一切。
原身拦不住,就只能转头将力气使在那位采药女身上。
采药女倒是个很有骨气的人,她没有接受原身赠送的金银财宝,也没有留下来纠缠,而是悄悄离开京城。
接下来的剧情就很俗套,在一段他追她逃她插翅难飞的拉扯之后,两人再次互通情意,坚定地选择彼此,重新回到京城,再谈婚事。
儿子在父亲的书房里跪了一夜,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,最终这门婚事算是定下来了。
原身虽然不太乐意,但木已成舟,她顶多是眼不见为净,也很少为难儿媳妇。
婚后没多久,儿媳妇怀孕了。
孙辈即将出世,原身也歇了计较的心思,主动向儿媳妇示好,随着婆媳关系缓和,母子之间的嫌隙也逐渐消失。
只是让原身可惜的是,儿媳妇怀胎不到三个月便意外小产,大夫只说是怀相不好。
原身以为是儿媳妇早年过得辛苦,身体落了病根,补品如流水般送到她的房中。
过了半年,儿媳妇又怀孕了,这次从怀孕初期,整个侯府便如临大敌,小心翼翼地将胎儿养到八个月大,意外又发生了。
儿媳妇吃了一碗原身送过去的燕窝后中毒,提前生产,产下一个满脸青紫的女婴后便撒手人寰。
心上人一尸两命,儿子看原身的眼神中满是恨意。
原身自然大呼冤枉,可侯府查了无数次,却得出一个证据确凿的结果。
这等丑事自然不会见官,侯府偏院改成佛堂,原身被迫禁闭礼佛。
儿子在三年后娶了一个和心上人八成相似的小官之女,又纳了几个面容相似的妾室,生下了五男三女,余生全都在怀念他的白月光。
原身在佛堂里日渐衰败,儿子未再见过她,也不允许孙子孙女来见她,原身直到临死前,都还在念叨着:没有下毒。
楚玉过完了剧情,心下倒吸一口凉气,原身不清楚真相,但楚玉却隐约有了某种可怕的猜测。
[小玉,抽取随机任务。]
楚玉面前浮现过十来个小光球,她随便抓了一个,面前便浮现出一行字:真相。
其他光球代表选择也解开,诸如“报仇”、“守护”、“辅助”之类的。
楚玉回忆了一下此时的时间节点,她刚刚离开婆婆住的福寿堂,婆婆找她过去商量认下养女的事。
原身答应了,但这事还是私底下谈的,没有告诉京中其他高门大户,按照原剧情,侯府会在下个月举行一场宴会,让养女正式在圈子里亮相。
楚玉的视线落在不远处的小花园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