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节(第1/3 页)
虽然和明窈所习惯的装饰不同,但并不难看。
出门就见几个妇人凑在一起,席地而坐,每人手里都拿着骨针,用草梗搓成的细绳缝补毡布。
听见身后的动静,几人下意识地看过来,看清是明窈后,难得没有躲避,而是点点头,算做打招呼了。
没有多少尊敬和亲切,但好歹不似之前那般抵触。
明窈微微颔首以做回礼,她原本没想过去,可蓦然听到几个人在发愁——
“我家男人昨天还说,今冬恐比去年更冷,要多囤煤炭粮食,也不知还能不能剩下皮毛换棉花。”
“每年冬天都是劫难,一场大雪过去,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牛羊,还有族里的老人们……”
“首领不是说了,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都由他照顾,首领本事大着,要是谁家真有什么难处,找首领肯定能应急。”
部族里的安排,远不止明窈能插上话的。
她只是听到了棉花,若她记得不错,那些陪嫁的嫁妆里,就有二三十床新棉做的被褥。
把被子拆开,里面的棉花绝不是一个小数量,或许没办法给所有人做棉衣,但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孩子,人手一件棉袄尚不成问题。
明窈踌躇片刻,犹豫着到底要不要主动提出帮助。
她想到大婚那天追着道喜的娃娃们,还有那些明明不甚情愿,但还是握着她手祈福的老人,到底还是走上前。
“请问——”她的草原话还不太熟练,说话前总要想一想,但许是因为她总是在模仿别人,吐字发音上跟土生土长的草原人没什么区别,“你们是需要棉花吗?”
冬日需要棉衣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。
几个妇人并不觉的这有什么不能说的,很快点头。
明窈说:“我知道哪里有棉花,想问问需要多少。”
“咦?”她的话引来所有人注意,有人甚至停下手中针线,“你是说去大越换吗?”
“不是,是……我的嫁妆里有棉被。”
只是她也不知陪嫁的多少东西,棉被的数量也只知个大概,如今说出来,也只是让大家伙心里有个数。
谁知听了她的话,刚起了兴致的妇人们不约而同唏嘘一声,有个心直口快的更是说:“咱们部族便是再穷,也不会动新媳妇儿的嫁妆,公主有心了。”
明窈并没有因为她们的话改变主意,寒暄几句,暂时告别。s
随后,她去莫拉阿嬷那坐了一会儿,旁敲侧击地打听了两句,才知道每年冬天部落里都会死人,哪怕狄霄已经尽可能的狩猎,仍供不上棉花煤炭的开销。
莫拉阿嬷说:“公主莫怕,等开春就好了。”
明窈自小长在冠京,冠京多豪贵,走在街上,年都遇不上一个乞儿,她更是没有听说过,冬天还会死人。
史书里才会出现的东西迈入现实,她才感觉到残酷。
她心不在焉地同莫拉阿嬷告别,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个礼仪女官喊来:“此番和亲的嫁妆单子,你们有吗?”
还好嫁妆单子备着,粗略检查一遍,贵重的东西没有,却都是实用的。
“我看一共带了十八床棉被,二十八床褥子是吗?”
“回公主,正是这个数。”
“你带念桃青杏过去,先把棉被搬出来,再找两个针线做得好的阿嬷,将棉被拆开来看看。”
“公主这——”
“按我说得办吧。”
明窈打定了主意,谁也劝不动,只好去车上把棉被搬来,至于针线,两位女官就能做。
板车就停在部落南面,她们来来回回搬东西,被不少人看到,碰巧那几个缝毡布的妇人不在,也就没能第一时间发现明窈的意图。
趁着女官们拆棉被,明窈拿着嫁妆单子去核对了一遍。
事实证明,远嫁的公主,嫁妆尽可以缺斤短两。
明窈认为她的东西已经足够少了,可真核对盘点了,才发现没有最少,只有更少。
记录的三匣首饰只有一匣子是满的,剩下的两个一空一假,置办的人是真的不怕,连仿制品都没放,而是扔了几块碎石,有重量就够了。
金银更别说,皇上许诺的千两纹银,到了这儿只剩下千两纹银的封条,其余莫说银两,就是一个铜板的影子都没瞧见。
四季衣饰也比单子上少一半,明窈虽不认为她还会穿着大越衣衫,可公主的穿戴,怎么也是好料子,拿来给部落的孩子们做里衬也是好的。
还有一些摆件碗筷,这些倒没少,可惜成色一般,也就勉强做个家用,想拿出去换钱是不能了。
要说最让明窈满意的,竟是一大箱子的种子和中草药。
她抓了一把种子去请教莫拉阿嬷,意外知道这些全是麦种,而大越素擅农耕,麦稻年年高产,从不需未食粮担忧。
中草药有活血化瘀的、清热解咳的、止血止痛的,医官看了一遍,当场说道:“公主若信得过下官,下官可用这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