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第211(第1/2 页)
陈庚望先是往里走了几步,对那店家说了几句,又匆匆折返回来,“店家说西边有,我去看看。”
宋慧娟瞧着他快步出了店,转眼就拐了弯,人坐下几分钟,面还没端上来,他就端着碗黑糊糊的碗回来了。
“尝尝,店家说是啥黑米做的。”
宋慧娟使着白瓷勺子舀了口,软糯的很,甜滋滋的,放了白糖。
大米在南丘是个稀罕物,他们这儿常年种玉米小麦,一年中也只有腊八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,至于这啥黑米,连听说都没有。
陈庚望吃了碗鸡蛋面,她喝了碗粥,俩人便去了下车的地方等车。
正是热时候,寻了棵大树乘凉,铺了块帕子,两人便那么坐着慢慢等车。
那汽车两点才发车,两人等了一个多钟头,才把那车等来。
上了车,宋慧娟终于撑不住了,眼皮直往下耷拉,头也歪了,陈庚望却还精神,肩膀往里一靠,那头就自然而然的搭了上去。
快到陈家沟时,陈庚望拍了拍身旁的妇人,“该下车了。”
妇人眨眨眼,眼中又清亮起来,俩人一前一后下了车。
这时,已经快三点了。
进了家门,宋慧娟睡不下,陈庚望却倒头就睡,一觉睡到天黑。
晚间宋慧娟照炒了菜,熬了汤,吃过饭孟春燕领着小孙女来串门子,妯娌俩还去南边树林子里坐了坐。
站在路口的陈庚望听得她那时不时传来的声音,心里闷的厉害。
这三天,俩人的日子似乎同往日无异,可真到了
听他这么说,宋慧娟只点了点头,没追问,撑着桌面站了起来,挽起袖子,低头往出走,还像往日般说,“明茂他娘送的韭菜还有哩,包饺子吃罢?”
身后的人没应,宋慧娟仍是往前走,站在石台子前洗了手,推了灶屋的门,坐在了案桌前。
听着灶屋内那杆小擀面杖一下下的转动,陈庚望看了眼桌上的药,将那提包挂在墙上的钩子上,抬脚进了灶屋。
切好的韭菜,炒好的鸡蛋,搅在一起,包进了擀好的白面皮儿里,捏成弯弯的月牙状,立在锅排上。
等锅中的水滋滋响起,一个个饺子就被推下了水,使着勺子搅几下,以防粘锅。
两个人,包满一个锅排就够了。
若是还有馅儿,再包上一锅排煮了也无事,晚间锅中倒了油,煎成金黄的煎饺也好吃。
只是煎饺,还是大肉和的馅好吃。
饺子煮的快,几分钟一漂上来就能出锅,宋慧娟照着往日的分量给陈庚望盛了一碗饺子,又添了半碗面汤放着等凉。
一年到头,不赶着时节哪这么轻易包饺子,宋慧娟便也难得吃了半碗,吃完还添了几个。
直到饭后收拾好灶屋,宋慧娟才重新进到堂屋再次看见那桌面上的药,她这时才问,“这不疼吃不吃?”
“先吃着,”陈庚望掀帘子的手顿了下,转过头同她说起来,“这两个药一回吃俩,剩下这个小的,一回一个,先不急,等歇了起来再吃也成。”
宋慧娟看着被他分作两堆儿的药,点了头,进屋时看了眼被挂在墙边的提包。
躺在床上的两人都闭了眼,却也都没睡下。
过了晌午,陈庚望出了门,宋慧娟起床,照着陈庚望的交代吃了药,却也看向了挂在墙上的那个灰布提包。
屋外的杨树被风吹得呼呼响,宋慧娟看着从提包里掏出的几张纸盯了半天却看不明白,有些字她还认得,但许多都不认识了。
不知什么时候,连字都变了样了。
宋慧娟没看出个什么道道儿来,零星认出的几个字她也拼凑不出来,只是静静看着桌面上的药,她心里早就有了数,不过是瞧着他跑那么远拿了药回来,到底还是没再问。
晚间太阳还没下山,宋慧娟便坐在了案桌前,晌午包饺子剩下的那些韭菜被她掺着粉条包了包子,还揉了些馍馍。
照常吃了饭,宋慧娟收拾好灶屋,出了门。
“明宁啊,吃了饭没有?”
“明安也在?”
“你跟容容忙完没有?”
“毛毛下学了罢?”
……
宋慧娟拿着红色话柄给她的孩子们去了电话,东拉西扯的都说了几句,等挂下时还嘱咐道,“再过半月你爹得六十了,别忘了给他来个电话哩。”
几个孩子都欢欢喜喜的应下,唯有他们最小的孩子,还同小娃娃一般,“知了知了,我就知道你打电话有事……”
宋慧娟浅笑了声,挂断电话,看着纸条上那两个号码,却犹豫起来。
她没什么借口给外头的俩兄弟去电话,前几个月明实成家都特意回来过的,脑子里转了个遍,终于还是放下了手里的话柄。
看完天气预报的陈庚望关了电视,起身走出院门,看见坐在树下的妇人,走到了路口男人堆儿里,还听那妇人说,“明儿是二十二哩,去街上不去?”